您所在的位置:考古发现

探秘泥河湾“远古人类”要过几道坎?

“位于河北阳原的泥河湾可能是除非洲之外另一个人类老家,人类早在200万年前就栖息在亚洲。”的考古观点,对人类“非洲起源说”提出了挑战。但令考古界遗憾的是,泥河湾遗址中尚未发现百万年以上的人类化石,没有像北京人头盖骨那样直接、有力的证据,因而引起人们对泥河湾“东方人类的故乡”的质疑。
是什么因素严重制约对泥河湾的科学研究?探秘泥河湾“远古人类”要过几道坎?带着诸多疑问,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专家:肯定存在百万年以上的人类化石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表示,虽然现在还没有在泥河湾发现猿人化石,但有活动的遗址肯定就有人类的存在。目前泥河湾遗址发掘面积非常小,有待开发的潜力很大,发现人类化石只是早晚的事。
高星认为,早期人类是在不断迁徙中,没有掩埋尸体的习惯。而泥河湾是旷野遗址,与发现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的周口店的洞穴遗址不同,不利于人类化石的形成、埋藏和保存。人只有一副骨骼,死的时候尸体没有被动物吃掉、没有被水冲走,能及时被沙土掩埋起来,没有发生风化降解,恰巧遇到合适的温度、湿度和地质条件变成化石,又恰巧被合适的人发现,这实在太难得了。在泥河湾发现的动物化石大多是破碎的,因此即使有人类化石发现,也可能是不完整的。
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谢飞说:“泥河湾一定会找到人类化石。多年来我们一直没有放松对泥河湾文化的追溯和研究,但是并没有寻找到人类化石,因为对泥河湾的研究目前受到多重因素的严重制约。”
泥河湾研究进展缓
谢飞说,近年来,虽然泥河湾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的来说,研究进展缓慢、发掘面积受限、资金投入少、专业人才匮乏、国际学术交流较差等因素严重制约对泥河湾的科学研究。
第一,泥河湾考古受限严重。对它的调查、发掘、研究不充分,考古资料少,研究水平不高。谢飞说:“遗址的可持续利用原则为当下的科考划定了严格的限度,大规模的挖掘基本没有,小范围的拓展也需要经过严格的论证和审批。
第二,泥河湾遗址缺少经费。阳原县委书记王彪说,泥河湾这一全世界关注的遗址,要我们一个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去保护几乎是不可能的。谢飞说:“泥河湾的发掘费都是河北省文物部门自行解决的。然而这一年二三十万元仅有的经费,再加上发掘面积等的限制,想有所突破相当困难。”
第三,泥河湾遗址群缺乏统一机构管理。王彪说,泥河湾是一个大型遗址群,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由县文广新局和河北省国土厅下属的泥河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处负责。然而,县文广新局只有两三个人在负责文物方面,泥河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处也只有三四个人。可以说,泥河湾遗址群就没有机构在真正管理,而且文物部门和国土部门对泥河湾遗址群的保护利用存在很多冲突。
第四,专业人才匮乏。谢飞说:“现在全省研究泥河湾的也就三五个人。阳原县守着这么大的遗址群,就只有文保所所长一个人多年来扎根这项工作。想在阳原吸纳两个本科生做相关工作都找不到。
第五,国际研究交流差。“由于对外国专家前来研究限制很严,导致我们跟国际考古‘大兵团作战’相距甚远。”谢飞说。
古人类化石有望在马圈沟遗址发现
谢飞表示,在马圈沟遗址将有可能发现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化石。“马圈沟遗址内发掘出一个200万年前一群人餐食一头大象的遗迹,并发现人类现场打造的石器,说明人类经常在这一带活动。而且这个遗址不只是1个层次,而是有7个文化层,更说明人类经常来往这里。” 
文物专家和基层干部表示,希望加快研究制定泥河湾考古发掘计划,申报实施一批考古发掘项目,进一步扩大泥河湾遗址群发掘面积,推进系统化、规模化发掘。
王彪、谢飞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并成立泥河湾遗址群保护利用管理机构——泥河湾管理委员会,实现对泥河湾遗址群统一的管理,这样将会更加精力集中地探索发现。
针对泥河湾古人类化石之类的研究,也有专家提出,要有限度地发掘。泥河湾研究专家、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退休研究员卫奇说:“后代比我们更聪明,手段肯定更先进,留给他们开掘会更好。”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